安禪逢小暑,抱疾入高秋。
靜室聞玄理,深山可白頭。
朝朝獻林果,亦欲學獼猴。
——《安禪逢小暑》
小暑,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,夏天的第五個節氣,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。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,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大暑,民間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之說,天氣也將越來悶熱和潮濕。
小暑,大暑,三伏天,從今天開始就進入了中醫所講的長夏,而長夏要養脾,所以健脾祛濕在這個時節就顯得格外重要。
小暑時節的飲食
小暑水氣上升,濕邪易困脾胃。此時要注意 清熱解暑,健脾利濕,飲食以淡補為主,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。
小暑重養心, 紅色食物最適當。從陰陽五行來說,紅為火,入心,補氣補血,道出了古人在夏季用紅色養心的奧秘。紅豆富含鐵質,不僅利水消腫,還非常適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,有行氣補血之功效。
所以堂主推薦大家多用山藥,薏米,紅豆煮粥喝來健脾祛濕。
小暑時節的起居
對于體虛、睡眠不好、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來說,在小暑應該格外注意給自己創造一個休息的環境,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。建議大家中午吃過飯后最好能保證30分鐘左右的午休時間,這對身體機能恢復有很大幫助。
夏天由于天氣悶熱,年輕人還會沖個涼水澡、不停吹空調。實際上,這樣做容易造成身體隱患,切忌猛用冷水洗澡。
另外還要說到空調的問題,有的人覺得開空調不好,但又熱得睡不好,就對著電扇直吹,風邪直侵,對身體的損害要遠大于用空調降溫。但用空調的時候要注意溫度不能太低,至少要蓋條毯子,更要注意不能讓冷氣直吹到身體。
小暑時節的艾灸
此時艾灸可以更好疏通經絡,調理氣血,寬胸降氣,健脾和胃,鼓舞陽氣,調節人體的肺脾功能,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,從而達到振奮陽氣、促進血液循環、祛除寒邪、提高衛外功效。
堂主在小暑節氣為大家推薦的重點艾灸穴位:
關元穴:位于下腹部,前正中線上,臍下3寸,是元氣出入的關卡,中醫上講艾灸此穴,有清熱解火,潤腸通便,調節內分泌的作用。
中脘穴:在上腹部,前正中線上,臍上4寸,能養脾胃。
陰陵泉穴:屬足太陰脾經,位于小腿內側,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,在脛骨后緣與腓腸肌之間,比目魚肌起點上,主要功效為排滲脾濕。
三陰交穴:在小腿的內側,足內踝尖上三寸,脛骨內側緣后方。三陰交是足太陰,少陰和足厥陰經的交會穴。有滋補肝腎,調經止帶,利水消腫,利尿通淋的作用。
灸? 法:每穴艾灸20-30分鐘為宜,火力宜溫和。艾灸以后多喝熱水(多次少量,切忌牛飲),注意保暖,忌食生冷辛辣。
發表評論
要發表評論,您必須先登錄。